黔西电厂 何远乔
周末应朋友之约,赴贵阳近郊的青岩古镇。无意中逛进一片荷花池——我素来分不清荷花与莲花的细微差别,便姑且唤它作荷花,倒也多了几分随性的亲切。

彼时天飘着细丝小雨,雨珠落在荷叶上,先是凝成剔透的银珠,稍一滚动便化作细碎的水光,顺着叶缘轻轻坠入池中,漾开一圈极淡的涟漪。这雨中的荷花,没有晴日里的热烈张扬,却多了层朦胧的韵致:粉白的花瓣带着水汽的润泽,像是被雨水洗去了所有烟火气,连最浅的那抹粉都透着清透;墨绿的荷叶层层叠叠,叶面的纹路在雨雾中愈发清晰,托着花瓣亭亭而立,宛若刚出浴的佳人,带着不自知的清丽。
我望着这满池清浅,忽然想起中学课本里周敦颐的《爱莲说》。那时捧着课本诵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总忍不住想象荷花生长的模样:浑浊的淤泥里扎根,花瓣却要努力挣脱污秽向上生长,心里总觉得这份美带着几分“勉强”,连带着对荷花的印象,也掺了些淤泥的沉重。可眼前的荷花池,哪里有半分污泥的踪迹?池水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细细的水草,荷叶贴近水面的边缘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连偶尔掠过的蜻蜓,停在花苞上都显得格外轻盈。
原来美从来不是单一的模样。从前读《爱莲说》,只看见荷花与淤泥的对立,却忘了它“中通外直,香远益清”的本真。就像如今我们身处的时代,清廉之风拂过每个角落,社会环境的澄澈,让更多“荷花般”的美好得以自然生长——不必在污秽中挣扎,只需在洁净的天地里尽情绽放,用最本真的姿态传递纯粹与力量。
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荷叶上,水珠折射出细碎的光芒。我站在池边静静望着,忽然懂得了“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深意:这份美,不仅在于花瓣的娇嫩、荷叶的挺拔,更在于它生长的土壤澄澈,在于它能让人在凝望时,心底也跟着变得干净透亮。离开时回头望了一眼,满池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与我道别,也像是在提醒我:原来纯粹的美好,一直都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