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姜先平 卢波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创新的核心动力。近年来,黔北电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思想文化引领,打造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体系,同时搭建多元化的实践锻炼平台,以此激发职工的创新潜能与活力,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助推产业工人由“工”向“匠”转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筑牢思想文化根基 培育人才成长沃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文化是发展的灵魂。黔北电厂将产业工人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核心工作之一,通过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和“党纪学习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体职工的思想和行动与党的精神指引同频共振,切实提升产业工人的政治素养,增强职工作为电力行业脊梁的使命感。
榜样的力量无穷无尽。黔北电厂借助微信、网站等媒介,广泛传播一线职工的卓越风采,精心拍摄并展播多部劳模和先进人物专题片,让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职工走到聚光灯下,成为职工心中的“名人”和“红人”。这种对先进典型的广泛宣扬,极大地增强了职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的热情。
完善育才体系 助力人才精准成长
为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黔北电厂独具匠心,推出了“五三”人才培养体系及“721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员、精准高效的全新育人模式。“五三”体系全面规划人才成长路径,确保不同类型的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721模式”则根据职工层级实施差异化培训,使基层职工夯实基础,骨干职工获得重点提升,管理层能够拓宽视野,形成“全员参与、分层培养”的良好格局。
“师带徒蓄能、理论实操赋能、竞赛练兵提能”的“三能”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师徒结对、技能比武等形式,职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均得到显著提高。近三年来,黔北电厂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累计晋升处级干部3人,向系统单位输送优秀人才15人,职工参与各类培训超1200人次,技能认证通过率显著提升20%。其中,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张冲更是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为人才培养成果的杰出代表。
搭建多元实践平台 锤炼人才过硬本领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实践的锤炼。黔北电厂精心构建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机组等级检修“实战训练营”及“技能比武场”,为职工铺设一条宽广的实践道路。在近三年的机组大修中,成立了20余支专业突击队,成功攻克30余项技术难关,显著提升了检修效率,大幅缩短了工期。这些突击队不仅是攻克技术难题的先锋力量,更是培养人才的实战基地,职工们在这里锻炼团队协作精神和技术创新本领。
黔北电厂高度重视劳动技能竞赛工作,积极组织职工参加或承办各类技能竞赛,并提供全方位支持。2024年,承办贵州金元“全域”职工技能竞赛6项比赛,在贵州省、全国电力行业、国家电投及地方政府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职工们屡获佳绩。在贵州省第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鲍勇刚荣获焊接比赛一等奖,同时被授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此外,鲍勇刚在2024年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个人三等奖及团体三等奖,并被授予电力行业“优秀技术能手”荣誉称号。黔北电厂代表队在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全国优胜奖,展现了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卓越成就。这些荣誉不仅是对职工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企业人才培养成果的彰显。
优化激励管理机制 激发职工工作热情
黔北电厂优化职业技能竞赛的奖励机制,对在省级、国家级竞赛中获奖的职工,不仅给予一次性奖励,还对其岗位和绩效薪级进行相应调整,激励周期为1至5年,以此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2025年,3名职工通过技能竞赛获得加薪,其中鲍勇刚在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个人三等奖和团体三等奖,岗位薪级及绩效薪级上调1级,激励周期为两年,鲍勇刚因此获得了约7万元的奖励;而叶大喜和陈体淦在国家电投集团泵阀检修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绩效薪级提升一级,激励周期为一年,每人约获得1.5万元的奖金。这一改革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技能竞赛和技能提升的热情,同时也让职工深切感受到了技能竞赛带来的红利。
在创新激励方面,黔北电厂构建强激励体系,对在科技创新中取得成绩的个人或团队进行奖励,最高奖励达5万元,每年奖励金额超10万元,此举旨在让收入向关键技术人员倾斜。同时,借助“一体四翼”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在创新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提升,并于2024年荣膺中国能源研究会领航奖。在这一体系的推动下,企业累计获得专利授权80余项,2023年单年专利授权数创历史新高,占贵州金元全年所获专利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抓实职工关心关爱 营造企业和谐氛围
黔北电厂坚持以人为本,聚焦职工需求与权益,从关心关爱和服务保障入手,构建和谐向上的企业发展局面。一方面,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建立动态闭环管理机制。近3年来,黔北电厂依托精细化管理,不仅全面完成了30件实事清单,办结率达到100%,还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天数9200多天,机组利用小时在省内同类型机组中排名第一。机组大修期间,黔北电厂每年坚持开展“夏送清凉”活动,服务职工群众累计超5万余人次。工会投入15万元为一线生产部门精心打造了4个职工小家,为职工开展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团队凝聚力。
职工福利有保障。黔北电厂严格执行社会保障制度,职工参保率达到100%,并足额缴纳五险二金。每年,黔北电厂都会针对劳动模范、困难职工等特殊群体开展专项慰问活动。此外,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工会也向全厂职工致以节日问候,慰问人数累计超1000人次,慰问金额超过100万元。2024年,黔北电厂为6名患有重大疾病的职工成功申请到7万元救助金。这些关爱举措充分彰显了企业深厚的人文关怀。
人才兴则企业兴,人才强则企业强。黔北电厂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黔北电厂将继续以人才为引擎,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锻造更加优秀的产业工人队伍,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迈进,书写电力行业发展的崭新篇章。